找到相关内容7252篇,用时4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譬喻的现代诠释与运用─以《佛说咸水喻经》为例

    佛说譬喻经》等; 有些经题就直接以譬喻立名,如本论文所探讨的《佛说咸水喻经》;有些经的譬喻,只出现在经文中,例如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中,就有一百二十八则菩提的譬喻。 佛陀入灭后,在印度小乘十八部中之经...水喻人,世间谛如有也。   第二水人指长期沉溺在生死大海的无明烦恼众生,终于有些惭愧,就像有人沉溺大海,头偶尔探出水面,却马上再度沉溺。不正像沉溺于毒品烟酒等恶习中的人,偶尔起了丝毫的惭愧,却不长久、...

    释永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73770670.html
  • 莲修必读(1)

    吾人何必更疑猜。苦借无边业债。目下干戈到处。东奔西?哀哉。各人早把杀心灰。保得身家安泰。  术生集 弥勒菩萨  勸君勤放生。终久自长寿。若发菩提。大难...念佛。辅身得坐莲臺。  唯有径路修行。实从自发生。不离如今正念。顿除厯劫无明。痴人尚自执著。浊染何山廓清。不如及早念佛。菩提道果圆成。  但念阿弥陀佛。此心念念是佛。佛外更无别。心外更无别佛。吹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84070735.html
  • 满谦法师:佛教的国际交流

    善财童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后,为得知“菩萨云何学菩萨行?云何修菩萨道?”从庄严幢沙罗林出发次第南逰,善财童子长途跋涉的国际交流,一共参访了五十三位善知识,这五十三位善知识(kalyand mitra... 根据《华严经》中记载释尊佛陀说法共有三十九品,共有七处九会,七处包括地上三处、天宫四处,即:  (1)菩提道场(地上):第一会六品(世主妙严品以下);  (2)普光明殿(地上):第二会六品(如来名号...

    满谦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84570741.html
  • 佛教密宗华藏上师吴公润江弘法记

    缚,明心见性,直至究竟涅盘,因而普传众生。上师作偈  曰﹕  心地含诸种,普雨悉皆萌,顿悟华情已,菩提果自成  。(开示录三55)   此为上师教人转识成智,顿悟自真佛,是亦即大圆满且却  顿超及...,若四日,若五日,若六日,若七日,一心不  乱,其人临命终时,阿弥陀佛与诸圣众,现在其前,是人终  时,不颠倒,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。」「一心不乱  ,不颠倒。」很重要。须发菩提,吾人...

    徐芹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01370805.html
  • 佛教信徒拜佛的功利及正信的导入

    菩提,深信因果,读诵大乘,劝进行者。如此三事,名为净业。”业报、因果,乃释迦学说中道德教化的理论基础。如果用惑、业、苦三者的恶性循环来总括众生的生存现实及四圣谛中苦、集二谛的内容,那么与人生诸苦直接...佛教信徒拜佛的功利及正信的导入   编者的话:曾有一个不完全的数据说“中国的佛教徒有两亿”,我们暂且不说这个数字准确如否,只是希望大家冷眼看一下自己身边的“佛教徒”,他们有多少可能从来都没有认真读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01570807.html
  • 黑水城出土西夏弥陀画初探(2)

    简报〉,《文物》,1991:8(1991年8月),页5;于  34页  存海?何继英,〈贺兰县宏佛塔〉,收录于《西夏佛塔》,页61。  注六七 《无量寿经》中谈到,凡发菩提,一向专念无量寿佛,修诸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03770820.html
  • 六朝佛教对社会发展的推进作用

    ,澄谓曰  :「事佛在于清净无欲,慈矜为,檀越虽仪奉大法  ,而贪吝未已,游猎无度,积聚不穷,方受现世之罪  ,何福报之可希耶」﹖  又如景德传灯录卷三载菩提达摩对梁武帝的话道:  菩提达摩至金陵,...名经疏」。  后归台岳,告众曰:「我当卒于此地,死后于西南峰上  累石周尸,植松覆坎,立二白塔,令见者发菩提」,而口  授「观心论」。其冬十月,皇上归蕃而迎,出至西门之石城  ,云有疾,且向智越告...

    刘泽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14870879.html
  • 法华三昧之检讨及修学之经过

    可思。故强示云不可  思议微妙观也。见修忏要旨。  二、真正发菩提----应念心佛众生,三无差别,云何  诸佛已悟,我及众生,犹滞迷情,由是缘于无作四谛,发四  宏誓愿,因发故,一发一切发,登发...二时进坛,随众礼忏,礼竟胡跪  ,观想逆顺十心文曰﹕「……今日对十方佛普贤大师,深信  因果,生重惭愧,生大怖畏,发露忏悔,断相续心,发菩提  ,勤策三业。翻昔重过,随喜凡圣一毫之善。念十方佛有  ...

    张圣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540371069.html
  • 虚云和尚禅法要旨之探讨

    歌舞欢声,口里贪著的珍馐美味等,而引起惑染思想。这惑染思想是散乱,是生死,是虚妄。今天能够在塔庙中,称一声佛号,这是觉悟,是清净心,是成佛的菩提种子。佛者,梵语佛陀,华言觉者。觉者,觉而不迷,...,诸佛菩萨只叫除习气,有习气就是众生,无习气就是圣贤。圣贤的妙用,识得则烦恼是菩提,识不得菩提成烦恼。烦恼与菩提,反掌覆掌,这些话说是容易,行就为难。  因此,不是空说几句好话,以为即即佛,便是工夫...

    胡健财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44271148.html
  • 中观之诸法实相

    积习熏修,可以成佛。『中论』「观四谛品」说:「虽 复勤精进,修行菩提道,若先非佛性,不应得成佛」。论中的意思是说:如执诸 法实有,那就凡性、圣性两不相干。那么,众生既都是凡夫性──异生性,不是 圣性,没有佛性,即使精进修行,也就没有成佛的可能了!其实不然,众生虽是 凡夫,以无凡夫的定性故,遇善缘而习善,发菩提,修菩萨行,就可以久习成 佛。『法华经』说:「诸法常无性,佛种从缘起,是故说一乘」,也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3571295.html